慢生活 | 你是否被自己的贫穷激怒
24
星期三
2017年5月
如果你不幸掉入贫穷的旋涡,你需要的是战胜困境的勇气和决心。
一日一签
1
你是否被自己的贫穷所激怒
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:
大三的时候,学校搞了一个他觉得很坑爹的活动,主题好像是“自强不息”,都是一些“表现优秀”的贫困生做汇报。
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大一女同学的演讲。她的穿着固然不是什么名牌,但是放在校园里也不寒碜,关键是整个人透出一股干练。她的演讲也很棒,至少刚开始是。
她以非常平和的语气跟大家分享了她的经历,她的家庭,她怎么生活,怎么学习,很艰辛,但是她讲述出来非常淡定。
但是讲着讲着,她的眼神有点儿变了,非常坚毅,坚毅到有点冷酷。
然后她讲的内容分明有点从准备好的演讲稿中脱离出来了,因为语调完全变了,变得有点儿激动,基本意思是:
那些家庭富裕的同学,我看着你们在学校挥霍自己的青春,我一点也不羡慕你们。真的,我也一点儿也不嫉妒!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,我会比你们强多了!姑娘可能发现自己跑题了,语调很快恢复了平静。
朋友的内心颤动了下,那个眼神永远地留存在他的脑海中。
那是一种被愤怒扭曲得变了形的眼神,是得理不饶人的眼神,是你若负我,我负天下人的眼神。每每回想起来,都令人害怕。
对于这个姑娘,朋友既同情又担忧,一个家境很差的人,没有极强的决心,很难奋斗,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。所以,他理解她,他觉得这个姑娘将来会过得很好,但是他很担心,她会变成一种让他觉得很讨厌的人。
因为一个人靠强大的毅力和决心支撑着自己的信念,但谁敢保证那颗心一直平和,丝毫不会极端和狭隘化呢?
所幸,她还没有心生仇恨,只是被自己的贫穷激怒了。
初中有段时间,母亲单位半破产,提前退了,父亲想着多挣钱,早就辞职下海了。可惜父亲没挣到什么钱,人还常年不在家,所以家里经济条件很差。
不过当时对穷困的感觉并不明显,一是我所在的小县城,相对闭塞,大家对比度并不强烈,二是母亲给我营造了一种没见过世面下的精神自足。
说吃饭吧,我当时没怎么下过馆子,每天都是母亲做饭,现在想来,吃的很简单,基本上一顿饭就一个素菜,有时候是榨菜。
但是母亲会做一些补救,给我做很用心的手擀面的频率很高,用来弥补米饭做主食的单调;每顿饭没什么菜,但是频繁变种类;她专门烧好一些酱肉丝放那儿,不放菜,每顿饭给我拨一点,二斤猪肉能吃不少顿。
最关键是她的精神胜利法,她不断给我灌输:
“你妈以前老去饭店,饭店的菜花样多,但是其实很难吃的,哪有你妈做的小青菜好吃,又健康。”
“我的手擀面,是市面上没有的美味,我做的肉丝是不是特别好吃?”
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每天吃的饭特别好吃,幸福感爆棚,然后还跟人吹嘘我吃得好。当时有些同学也没见识,很容易被唬住,羡慕地看着我。
那个时候,我相信,能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,就是我全部的美好。
最后,比较终于来了。班上转来一个家境优越的男生,从穿着上,从举手投足间对别人不屑的表情上看,他的确比我们高了很多档次。
我和一些没原则的男生开始屁颠屁颠地和他套近乎,自然,好处就是他带我们吃了很多好吃的,也是从那个时候起,我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叫“西餐”的东西。
更致命的是,这个富有的家伙,在学习上也“睥睨天下”,从他进我们班开始,就注定了“神”一样的存在。这得多招人嫉妒啊!自然,他和我们这些“追随者”都成了另一些人愤怒的谈资。
“有啥好显摆的啊,不就是仗着家里的老子有钱吗?又不是他自己赚的。”“那些没骨气的家伙,成天跟在人家屁股后头,也不觉得丢人!”
我承认我是羡慕,但绝没有嫉妒,更不会有愤怒。
每个人出身不同,自然过着不同的生活,抱怨无益,也不切实际,不如将这些作为我们要追赶和超越的目标,让自己动力十足。
如果你不幸掉入贫穷的旋涡,那么你需要的是战胜困境的勇气和决心,而不是被它激怒。
2
四分之三拍的扫帚
在天涯看到过一个帖子,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,卖菜养家。每天早上,寒冬的街头最低有零下十几度,寒风当中不要说有其他摆摊的小贩,就连路上的行人都少得可怜,而她就这样执着地坐在路边,等待偶尔来买上一两元钱菜的顾客。
她们一家四口人,大儿子有关节炎,没法出去工作;二儿子是个聋哑人,在邻镇打些零工;还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、收养的小孙女正在上小学。虽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老人身上,但她却很乐观,很坦然。不管是卖菜的当口或是闲暇的时候,总能在她嘴里听到属于她那个时代的“样板戏”。
她的小摊很干净,因为她常常拿着一把扫帚,不停地打扫。她佝偻着腰,嘴里含含糊糊地哼着不着边际的曲调,辛酸和苦累就这样被她遗落在脑后。
昏暗阴冷的地下室就是她的家。纸糊的窗子透着风,斑驳的墙壁和歪倒的柜子,除了这些,这个家几乎是家徒四壁。十几年蜗居在这里,虽然日子过得很难,但是她从不愿向别人张口。
过了八旬高龄的她,常说的一句话就是,“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家”。为了进到更便宜的菜,她每天早上顶着寒风步行来回两个小时去远一点的菜市场进菜,然后在自己的小摊上等候少有的顾客,赚上一点差价。多年来,她最大的愿望就是,有一家自己的菜店,可以继续为儿子孙子们出力。
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重而又心疼的老人啊!
在我居住的小区,同样有这样类似的一个老人。每天早晨晨练的时候,我都会看到他在扫大街。彼此虽然没怎么说过话,但经常见面,也算熟络了,每次都会点下头打个招呼,日复一日。
老人的脸上有一种如同海水浸泡过的坚韧,胡子拉碴,说话时看不清是胡子在动,还是嘴唇在动。
老人穿得很破旧,但在他脸上,却看不到一点悲苦的神情。每天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大街上工作,有时候配合着公园里“喊山”的老人狠狠地吼上两嗓子韵味十足的京剧,小区里的人们在他的“京腔”里慢慢醒来,舒展着身体,开始了新的一天。
那天,学校的广播里放着那首节奏感极强的《当兵的人》,我看到他把手里的扫帚当成了指挥棒,在那里忘我地打起了拍子。我想,那天老人的家里一定有什么喜事吧,是儿子升官了吧,是孙子考试拿了第一吧,是老伴的病终于治好了吧……不管是什么原因,我都被他的快乐感染了。
和他比起来,其实更应该快乐的是我。我有体面的工作,有车有楼房,可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?每天穿梭在人群里,为什么总要以冷脸示人呢?归根结底,是因为那颗心被绑缚了太多的贪念,总想着更多,所以轻快不起来,无法自由自在地去飞。
老人手里的那把扫帚,我愿意叫它“四分之三拍的扫帚”,它扫掉了我心头的贪念和浮躁。我的脚步快了,我是心灵轻了,第一次,我有了欲要飞翔的轻灵之感。
3
不要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
我认识一个很痴情的人,他单恋着一个女子,明知道无法让她爱上自己,可他依旧不改初衷。无数次遭到那女子的拒绝后,他说:“你爱不爱我是你的事,我爱不爱你是我的事,我只管做我的事,至于你想怎样,是你自己的权利。”
这是我听到的最为执拗的爱的表白,看似可歌可泣,实则愚蠢至极。无法回应的爱,就像一朵无法授粉的花,终究是结不出果来的。爱应该是回音壁,琴瑟和鸣才会让爱有了存在的意义。
我的一个文友,曾经在某机关做公务员,负责宣传。他每天扛着一台摄像机,拍摄这个城市里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场面,回来后配上一段同样热火朝天的文字,然后送到当地的电视台剪辑播映。被宣传的单位总是热情洋溢地招待他,临走的时候再奉送土特产。他满怀着丰收的喜悦,打着酒嗝拎回家。这样幸福的日子过了好几年,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好,只是觉得有些冷淡乏味罢了。
直到有一天,他做出了辞职的决定。家人和朋友很不解,他说,无趣的事情会缩短一个人的生命。
辞职之后,他轻松许多,也发现了生命中更多美丽的有意义的事情,更多的精彩等着他的笔去记录,更多的美景等着他的摄像机去捕捉。
电影《云上的日子》有这样一个片段:一个男孩对一个娴静美丽的女孩一见钟情,他向她表达爱意,问以后是不是可以继续交往。女孩回过头,眼睛清澈如水,她说:“明天我就要进修道院了。”“要是我爱上你了呢?”男孩问。“那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。”女孩回答。
“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”,多么徒劳的一件事。你发光,却无法照耀,你温暖,却没有依偎,你慢慢耗尽自己,红泪低垂,蜡炬成灰,却没有人来理睬你。多了你,少了你,都无所谓,这个世界不会有丝毫改变,依旧灯火通明、热闹熙攘。
你就像隐身的小丑,张牙舞爪,却无法博得众人一笑,无聊,没劲,冒傻气,白费心机,虚掷光热。你再努力,这里也没有你的一席之地。
在明亮的房间里点蜡烛,恰如无望的爱。没有回报,没有结果,没有未来,你愿不愿意做这样一根笨蜡烛?爱上修女的那个男孩子肯定是不愿意,他虽怅然,但还是理智地离开了。那个做宣传的文友也自然是不舍得虚度光阴,所以选择了辞职。
多少人不知疲倦地追求着眼前不重要的事,一寸寸流失着锦绣年华。待走到人生的终点附近,才感叹这并非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生命可以平淡,但不可平庸,你的一生,不一定会著出绚烂华章,但总需要一点精彩的点缀。尽量让岁月的枝丫间跳动两枚闪亮的果,努力在生命的屋檐下挂起一盏斑斓的灯。
不要让那些徒劳的事情耗费你的光阴,不要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。
上文摘自《我的灵魂里住着风》
图片来源于网络
延伸阅读
《我的灵魂里住着风》
朱成玉 著
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
九志天达
2017年5月版
扫二维码立即购买~
推荐理由:作者将那种不知所向的迷茫,对真性情的追求,对未来的期许,用文字发挥得淋漓尽致。现实有多么无奈,就又有多么美好,作者巧妙地融合了这两者,让每个读完的人都有种灵魂如风般轻盈的感觉。
推荐阅读
慢生活 | 爱就是我们一桌两人三餐四季
好书探
发现好书 | 推荐好书
喜欢,别忘关注~